为应对花样翻新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,提升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,公安部刑侦局、国家反诈中心编写了《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》。结合《手册》和处理领保案件情况,我馆特整理发布反诈提醒三期,请广大在越公民注意防范,避免落入圈套。我馆将印制《手册》,欢迎公民到领事大厅领取。本期推送重点提醒在越留学生群体注意以下电诈案件类型:
一、冒充领导、熟人诈骗
l 作案手法:诈骗分子冒充领导、熟人对受害人嘘寒问暖,模仿领导、老师语气发出指令,骗取受害人信任后,要求代其转账,并以情况紧急、机会难得等借口催促受案人尽快转账。
l 使馆提示:凡是接到自称领导、老师、熟人要求转账的信息时,务必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,在核实确认之前切勿转账。
二、网络游戏虚假交易诈骗
l 作案手法:诈骗分子在社交、游戏平台买卖网络游戏账号、道具,诱导受害人在指定平台或私下进行交易,后以受害人操作失误、等级不够等为由,要求支付所谓“注册费”“解冻费”“会员费”等费用。
l 使馆提示:买卖游戏账号、道具请通过正规网站平台操作,脱离官方平台或私下交易均存在被骗风险。
三、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
l 作案手法:诈骗分子在快递包裹中附加小卡片、二维码,以扫码领取物品等诱惑受害人加入群聊。或冒充电商平台、物流快递客服,谎称受害人网购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因违规被下架,诱导其下载会议软件进行屏幕共享,获取银行卡账号密码、验证码,进而骗取资金。
l 使馆提示:接到自称电商、物流客服电话时,务必到官方平台核实,正规商家退款无需事前支付费用,切勿随意打开屏幕共享功能,更不要随意填写银行卡密码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。
四、换汇诈骗
l 作案手法:诈骗分子打着“高价收汇”的幌子,通过社交媒体诱骗中国公民进行私下换汇,受害人在付款后即遭对方“拉黑”,也有个别人员因账号收款涉及非法资金,导致银行账号被警方冻结。
l 使馆提示:不轻信“优惠”信息,不贪图小利,通过银行等正规合法渠道换汇,保障个人财产安全。